搜索
首页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意思:肉类菜草草意不尽,乐队冷冷暗相连接。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是一首描绘城南美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城南高楼和方塘秋水,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城南景象。高楼耸立在树木之间,方塘清澈的水面在秋天显得格外丰盈。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受。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秋天的草木和梨枣的成熟,展现出秋天的丰收景象。新霜未变,草木依然鲜绿,晚日照耀下,梨枣逐渐成熟。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诗人也描绘了松菊半榛莽和菰蒲初瑟缩的景象,这些景象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是,这并没有让诗人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反而更加凸显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门前的道路和过客,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而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城南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新霜未变草木鲜,晚日旋催梨枣熟。
雨荒松菊半榛莽,风老菰蒲初瑟缩。
门前大路多尘土,日中过客无留毂。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琳宫仙伯自闲暇,幕府粗官苦烦促。
晚衙簿领当及期,后堂车辖要须漉。
令人更愧东宫师,眷恋溪山弃华屋。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泠泠

    读音:líng líng

    繁体字:泠泠

    英语:cool; clear and far-reaching

    意思:
     1.清凉貌;泠清貌。
      ▶《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 丝竹

    读音:sī zhú

    繁体字:絲竹

    英语:music;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意思:(丝竹,丝竹)
    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

  • 草草

    读音:cǎo cǎo

    繁体字:草草

    短语:掉以轻心 漫不经心 草 偷工减料 粗制滥造

    英语:careless

    意思:
     1.骚扰不安的样子。
      ▶《魏书

  • 肴蔬

    读音:yáo shū

    繁体字:餚蔬

    意思:各种荤素菜肴。
      ▶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清·方苞《阮以南哀辞》:“君率妻子力作,杀鸡屠狗具肴蔬,未尝乏绝。”
      ▶王

  • 相属

    读音:xiāng zhǔ

    繁体字:相屬

    意思:(相属,相属)
    I

     1.相接连;相继。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宋·叶适《总干黄公行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