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渝州寄王道矩》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意思:船从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浪收。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渝州寄王道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往事的深深怀念。 首句“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中,“五月”和“渝州”这两个时间地点词汇,勾起了作者对过往的回忆。五月,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而渝州,则是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长亭砌下流水,勾起了他对那座城市的思念。 “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他也无法忘却那个地方,那个时代。他渴望再回到那个时代,再与故人共话往事,再与他们共论唐史。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故乡时,看到江水滔滔,岁月更迭的景象。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更加深了他的思乡之情。 “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冬夜中无法入睡的痛苦。他渴望回到故乡,但却无法实现,只能听着船上报时的钟声,更加感到时间的流逝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人们对故乡和往事的深深怀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
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寒江

    读音:hán jiāng

    繁体字:寒江

    意思: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南朝·梁·何逊《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故国

    读音:gù guó

    繁体字:故國

    英语:homeland

    意思:(故国,故国)

     1.歷史悠久的国家。
      ▶《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 波浪

    读音:bō làng

    繁体字:波浪

    英语:wave

    意思:
     1.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
      ▶《晋书•张华传》:“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
      ▶唐·李绅《溯西江

  • 岁时

    读音:suì shí

    繁体字:歲時

    英语:seasons

    意思:(岁时,岁时)

     1.一年,四季。
      ▶《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 江波

    读音:jiāng bō

    繁体字:江波

    意思:江水;江中波浪。
      ▶《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注引谯周《益州志》:“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
      ▶宋·朱熹《次敬夫登定王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