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 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意思:汉军将领消灭敌人,王粲开始从军。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和离别的深情,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意和不舍之情。 首联“才有幕中士,宁无塞上勋”,诗人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幕中士”指的是在军帐中指挥作战的将领,而“塞上勋”则是边疆将领的功勋。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幕中士的重要性,暗示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功勋。 颔联“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表达对边塞将士的赞美之情。这里提到的“汉兵”指的是汉朝的军队,“灭虏”则是指消灭敌人的行动,“王粲”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七哀诗》等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诗人借用王粲的经历来表达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边塞将士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和英勇表现。 颈联“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诗人通过描绘边塞将士出征的场景和边疆的地貌,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深情。这里“旌旆”是指军旗和旗帜,“边庭”则是指边疆,“山川地脉分”则是指边疆的地形和地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不舍之情。 尾联“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诗人通过表达对边塞将士的深情和感激之情,进一步强调了对他们的敬意和不舍之情。这里的“一匕首”是指边塞将士常用的武器匕首,“感激”则是指对对方的感激之情。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和离别的深情,表达了对英勇将士的敬意和不舍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历史典故、描绘场景和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才有幕中士,宁无塞上勋。
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
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从军

    解释

    从军 cóngjūn

    [enlist]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引用解释

    1.参加军队;投身军旅。《史记·东越列传》:“旧从军无功,以宗室故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