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书寄{左堇右阝}江知县张太博》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意思:一辈子记不平常的事情,千里还通带书。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代书寄{左堇右阝}江知县张太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长忆当年归弊庐”中,“弊庐”指的是作者过去的家,这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唤起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弟兄同受策名初”描绘了作者与兄弟们一起接受官职的情景,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作者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兄弟们的深深感激。 “一生不记寻常事”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感慨,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事情,但那些寻常的事情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和经历。 “千里犹通咫尺书”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和关心。即使距离千里,他们仍然保持着联系,这体现了亲情的深厚和珍贵。 “风月遥知四明好”描绘了作者对四明(今浙江宁波)风月的想象和期待。这里的风月不仅是指自然风光,更是指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向往。 “江山况是发秋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虽然他很想立刻飞奔回家,但现实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只能期待着亲人能够平安健康,期待着与他们再次相见。 整首诗以一种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激。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忆当年归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
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
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发秋余。
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咫尺

    解释

    咫尺 zhǐchǐ

    (1) [very close]∶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small]∶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 一生

    读音:yī shēng

    繁体字:一生

    短语:百年 辈子 一辈子

    英语:all one\'s life

    意思:一辈子。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余亲见所识者数

  • 寻常

    读音:xún cháng

    繁体字:尋常

    短语:平淡无奇 凡 平平

    英语:ordinary

    意思:(寻常,寻常)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

  • 尺书

    读音:chǐ shū

    繁体字:尺書

    意思:(尺书,尺书)

     1.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