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傍危阑啸一声,月明何处人横笛。
意思:从傍危阑长啸一声,明月什么地方人横笛。
出自作者[宋]吴龙翰的《冬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读罢床头一卷易,晚风冻尽铜壶滴。起傍危阑啸一声,月明何处人横笛》。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诗人读完一卷易经,晚风寒冷,他起身倚着栏杆,听到笛声从月色中传来,却不知道是谁在吹奏。
首句“读罢床头一卷易,晚风冻尽铜壶滴”中,“读罢”表达了诗人读完书的动作,而“易经”则是他读的书。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读书的场景,以及晚风的寒冷让铜壶滴漏的速度减缓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起傍危阑啸一声,月明何处人横笛”这两句诗中,“起傍危阑”是诗人的动作,他从读书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起身倚着栏杆,可能是为了缓解一下情绪,也可能是为了欣赏夜色。而“月明”和“何处人横笛”则描绘出一种寂静的夜晚中突然被笛声打破的情景,使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寂寥。
整首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夜晚,通过描绘诗人读书、倚栏杆、听笛声的场景,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处之,以及对自然和宁静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晚读书、听笛声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