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

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

意思:儿童采芦苇叶,竞争学习短箫吹。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编竹补疏篱,生刍束酒旗》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乡村篱笆、祭神场所、食物制作、儿童娱乐等场景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纯朴。 首句“编竹补疏篱,生刍束酒旗”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即修补篱笆。通过这个细节,诗人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日常琐事和简单劳作。而“生刍”则暗示了村民们祭神的活动,因为“生刍”常常是祭祀的象征。 “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两句描绘了乡村中的祭神场所和与狩猎相关的神祠。鸡、豚是常见的家畜,而田祖庙则是农业神的祭祀场所;鹰犬猎神祠则与乡村的狩猎活动相关。这些细节都反映出乡村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玉糁菰为粉,琼酥豆作糜”两句描绘了乡村食物的制作场景。这里用两个象征高贵的食物——玉糁菰和琼酥豆来形容乡村的食物,表现出乡村食物的朴素和美味。同时,也体现出乡村生活的简单和富足。 最后,“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两句描绘了乡村儿童的生活娱乐场景。儿童们采摘芦叶,争相学习短箫吹奏,表现出乡村儿童的活泼和快乐。同时,也反映出乡村生活的和谐和纯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节描绘,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纯朴。同时,也体现出乡村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以及乡村儿童的活泼和快乐。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编竹补疏篱,生刍束酒旗。
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
玉糁菰为粉,琼酥豆作糜。
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
¤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儿童

    读音:ér tóng

    繁体字:兒童

    短语:稚子 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童 娃娃 幼 小家伙 童子

    英语:child

  • 箫吹

    读音:xiāo chuī

    繁体字:簫吹

    意思:(箫吹,箫吹)
    箫声。
      ▶唐·上官仪《奉和秋日即日应制》:“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

    解释:1.箫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