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无梦归天台》 洞壑深藏尘外士,冠裳不系岭头云。

洞壑深藏尘外士,冠裳不系岭头云。

意思:洞壑深藏尘外士,衣冠不系岭头云。

出自作者[唐]张复的《送张无梦归天台》

全文赏析

《送张无梦归天台》是唐代诗人张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张无梦回天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天台山的向往之意。 首句“君言游兴浓”,直接点明主题,即友人张无梦游兴浓厚,即将踏上归途。这里的“君”指张无梦,表示尊重。接下来的“我亦思天台”则表明诗人自己也想去天台山游玩,与友人产生了共鸣。 第二句“一夜飞云雨,三峰秀气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夜之间,飞云走雨,三峰(指天台山的三大主峰)在云雾缭绕中显得更加秀丽。这里的“飞云雨”形象地表现了云雾的流动,给人以动态感;“三峰秀气开”则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视觉冲击。 第三句“何时携杖锡,来此学裴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和友人一起带着行囊、拄着拐杖来到天台山,学习裴休(唐代著名高僧)的修行之道。这里的“杖锡”是指僧人行走时所拄的拐杖和携带的钵盂,象征着僧人的身份;“裴休”则是唐代著名高僧,以其博学多才、品行高尚而著称。 最后一句“莫教名利心,遮却菩提路”,劝诫友人不要被名利之心所困扰,以免阻碍修行之路。这里的“菩提路”是指通往觉悟、成佛的道路,象征着修行的目标。诗人以此提醒友人要坚定信念,不为名利所动,专心修行。 整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天台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天台山的向往之意。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修行之道的思考,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学道探玄务谷神,薜衣疏野见明君。
暂来北阙利名地,归去旧山鸾鹤群。
洞壑深藏尘外士,冠裳不系岭头云。
赤城千仞幽居处,夜籁秋猿枕上闻。

关键词解释

  • 岭头

    读音:lǐng tóu

    繁体字:嶺頭

    意思:(岭头,岭头)

     1.山顶。
      ▶唐·杜甫《南楚》诗:“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唐·李益《扬州送客》诗:“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 洞壑

    读音:dòng hè

    繁体字:洞壑

    意思:
     1.深谷。
      ▶汉·班固《西都赋》:“超洞壑,越峻崖。”
      ▶三国·魏·曹植《七启》:“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壑,对芳林。”
      ▶清·唐孙华《同

  • 尘外

    读音:chén wài

    繁体字:塵外

    意思:(尘外,尘外)
    犹言世外。
      ▶汉·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孟浩然《武陵泛舟》诗:“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