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罗敷行》 谩说同心言,不是知音者。

谩说同心言,不是知音者。

意思:谩说同心说,不可知的声音。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罗敷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和情感的优美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乡村采桑女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爱情的坚守。 首先,诗中通过对三月桑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三月是采桑的季节,桑树枝繁叶茂,给人以生命的活力。采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接着,诗中描述了采桑女在日暮时分收工的情景。她害怕蚕饥饿,急忙回家喂蚕。这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她的勤劳和对家人的关爱。 然后,诗中描绘了与一位陌生男子相遇的场景。这位男子停车与她相逢在桑下,但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安慰。他只是漫谈同心之言,却不是真正的知音。这个情节揭示了采桑女内心的孤独和渴望理解。 接下来,诗中进一步描绘了采桑女的内心世界。她虽然地位卑微,没有华丽的装扮,但她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乡村妇女,不会轻易被诱惑。她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与不理解自己的人交往。 最后,诗中借用了长安画楼宇中的如花女的故事,提醒这位男子应该早日归家,不要与罗敷这样的女子纠缠不清。这个故事既是对男子的警告,也是对采桑女独立自主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采桑女坚韧、独立、自爱自重的美好品质。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陌上三月时,柔桑多绿枝。
携筐行采叶,日暮畏蚕饥。
君来驻车马,相逢在桑下。
谩说同心言,不是知音者。
君贵多辉光,妾贱无红妆。
自信田间妇,难从天上郎。
长安画楼宇,无限如花女。
使君当早归,莫共罗敷语。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同心

    读音:tóng xīn

    繁体字:衕心

    短语:众志成城 同仇敌忾 同心同德 同心协力

    英语:concentric

    意思:
     1.齐心。
      ▶《易•繫辞上》: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 谩说

    读音:màn shuō

    繁体字:謾說

    意思:(谩说,谩说)
    犹休说。
      ▶唐·王昌龄《九日登高》诗:“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宋·周邦彦《宴清都》词:“宾鸿谩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
      ▶《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