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意思:有家均建城,而且意志过去说。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是一首描绘诗人对过去在建城市生活的回忆,并表达了对离开故乡的不舍和对朝廷生活的厌倦。 首先,“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描绘了建城市生活的喧嚣,白天夜晚都充满了盐酒的声音,这可能象征着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接着,“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形象地描绘了建城市的气候特点,夏天担心雨水过多像天漏,冬天则知道这是因为地势偏僻的缘故。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建城市的地理环境,也揭示了其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然后,“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诗人回忆起妻子和孩子每日对他的劝告,让他想起故乡的山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妻孥”是家人,“日告我”是每日的劝告,“胡不”是为何不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归乡的情感。 接下来,“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诗人进入朝廷之后,七年没有回家,这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最后,“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诗人在建城中暂住,以此为寓所,记录下过去的言语,可能是为了纪念那段生活,也可能是在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过去在建城市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朝廷生活的厌倦。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昔日

    读音:xī rì

    繁体字:昔日

    短语:已往 往常 昔年 早年 旧时 往年 往 以往

    英语:formerly

    意思:往日;从前。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