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意思:山中二月听到杜鹃,杂草争芳已消消。

出自作者[宋]洪炎的《山中闻杜鹃》

全文赏析

《山中闻杜鹃》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听到杜鹃啼叫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山深隐薜萝”,以“薜萝”为意象,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象。薜荔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生长在山林中,象征着山中的宁静与生机。这里的“隐”字,既表现了薜萝的生长状态,也暗示了山中的幽深。 第二句“花落杜鹃啼”,以“杜鹃啼”为线索,引出了春天的主题。杜鹃鸟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啼叫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花落”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的无常。 第三句“不如归去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归去好”并非指回到故乡就一定好,而是强调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琐碎,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 最后一句“枝上月轮高”,以“月轮高”为意象,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升起,照耀着山林,给这个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诗意。同时,月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团圆、美好等寓意。 整首诗以山中杜鹃啼叫为线索,通过对春天、故乡、夜晚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薜萝、杜鹃、月轮等,使得诗歌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关键词解释

  • 百草

    读音:bǎi cǎo

    繁体字:百草

    意思: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
      ▶《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汉·王充《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

  • 杜鹃

    读音:dù juān

    繁体字:杜鵑

    英语:cuckoo

    意思:(杜鹃,杜鹃)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 二月

    读音:èr yuè

    繁体字:二月

    造句:

  • 消歇

    读音:xiāo xiē

    繁体字:消歇

    英语:cease; disappear

    意思:消失;止歇。
      ▶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容华坐消歇,端为谁苦辛?”唐·孟郊《读<张碧集>》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