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灵墟山》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意思:松萝遮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灵墟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追求。 首先,诗的开头,“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描绘了一个决心离开世俗纷扰,追求仙道的人物形象。丁令,传说中的仙人,这里诗人借用了他的传说,表达了诗中人物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描绘了隐士修炼的过程,他通过修炼,炼制出九转还丹,然后随着五色彩云离开人间,进入仙界。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仙道的执着追求。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这两句描绘了隐士的居住环境,他生活在幽深的洞穴中,周围被松萝覆盖,深处则有桃杏掩映。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世,与世无争的感觉。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表达了隐士在仙界的生活状态。他曾经化身为仙鹤,飞过辽阔的海域,归来过几次呢?这既表达了隐士对仙界的向往和思念,也暗示了他的仙道之行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整首诗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位隐士的决心、执着和勇气。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隐逸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和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松萝

    读音:sōng luó

    繁体字:鬆蘿

    英语:usnea

    意思:(松萝,松萝)
    亦作“松罗”。
     
     1.即女萝。地衣门植物。体呈丝状,直立或悬垂,灰白或灰绿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树或别

  • 隐处

    引用解释

    犹隐居。《文选·贾谊<吊屈原文>》:“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张铣 注:“君子但避乱世以隐居,不可与小人从仕。”《汉书·武帝纪》:“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书》:“ 李耼 家於 瀨乡 , 庄休 老於 蒙 ,田邑之间,復有昔时怀器而隐处者乎?”

    1.隐居之所。 唐 贾岛 《山中道士》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