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止水亭》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

意思:不从苦海里,再放起波澜。

出自作者[宋]梁介的《止水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惊涛和方塘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首联“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描绘了惊涛的威势和力量,以及其背后的原因——环境的刺激。这里,诗人借惊涛喻人,表达了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的深刻理解。他指出,人的行为和情绪并非完全由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 颔联“方塘寻丈间,一泓清且泚。”描绘了方塘的清澈和宁静,与前面对惊涛的描绘形成对比。这里,诗人借方塘喻心,表达了内心的平静和清澈。他指出,只有内心的平静和清澈,才能抵挡外界的纷扰和诱惑。 颈联“镜面烛须眉,水壑绝尘滓。”进一步描绘了方塘的清澈和宁静,如同镜子一般映照出人的形象,没有任何杂质。这里,诗人借方塘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即人生应该保持内心的清洁和纯粹。 尾联“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他指出,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澈,才能应对这些困难,不被苦海所淹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他通过描绘惊涛和方塘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曲折的理解。同时,他也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和清澈的重要性,以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惊涛渺半空,怒势突千里。
此岂水性哉,物有激之耳。
方塘寻丈间,一泓清且泚。
镜面烛须眉,水壑绝尘滓。
道人修净观,此心如此水。
不从苦海中,更放波澜起。

关键词解释

  • 苦海

    读音:kǔ hǎi

    繁体字:苦海

    短语:地狱 炼狱

    英语:abyss of misery

    意思:
     1.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
      ▶南朝·梁武帝《凈业赋》

  • 波澜

    读音:bō lán

    繁体字:波瀾

    短语:惊涛骇浪 澜 浪涛 涛 大浪 洪涛 巨浪

    英语:great waves

    意思:(波澜,波澜)
    亦作“波滥”。

  • 不从

    读音:bù cóng

    繁体字:不從

    意思:(不从,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后汉书•韩棱传》:“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 中更

    读音:zhōng gēng

    繁体字:中更

    意思:
     1.爵位名。
      ▶秦立爵二十级,汉沿袭之。中更为第十三级。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颜师古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