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圣俞感李花》 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意思:不到墙根花和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和圣俞感李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描绘春天逝去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比不同花木的开花时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诗人通过对比昨天和今天的摘花情况,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昨天还是桃花初绽,今天却已经看到李花盛开。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和无常。 颔联“晴风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几”,诗人进一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春天的短暂。晴朗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仿佛在催促春天的离去,而春天留下的景物又能有多少呢?这种对春天的留恋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中年多病壮心衰,对酒思归未得归”,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中年时期身体多病,壮志已消,面对美酒思念故乡却无法归乡的无奈和愁苦。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诗人以墙根的花草自比,表达了自己在春天中虽然不如名花名草,但却能够随处绽放自己的美丽。这一联既是对自己的安慰和鼓励,也是对生命的赞美和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短暂和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感慨。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乐观和积极态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
晴风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几。
中年多病壮心衰,对酒思归未得归。
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墙根

    读音:qiáng gēn

    繁体字:墻根

    英语:foot of a wall

    意思:(墙根,墙根)
    亦作“墻根”。
     
     1.墻壁下部以及地面近墻处。
      ▶唐·白居易《早春

  • 芳菲

    读音:fāng fēi

    繁体字:芳菲

    英语:fragrance

    意思:
     1.花草盛美。
      ▶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唐·韩愈《梁国惠康公

  • 随处

    读音:suí chù

    繁体字:隨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不及

    读音:bù jí

    繁体字:不及

    短语:不迭 来不及 措手不及

    英语:not as good as

    意思:
     1.赶不上;来不及。
      ▶《易•小过》:“过其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