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意思:说自己长期客居忘故乡,只有弥勒为同完。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金山楼观、焦山修竹、江潭景色以及人生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联“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描绘了金山楼观的壮观景象,钟声和鼓声在淮南地区回荡,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氛。 颔联“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则转向了焦山的修竹,以及采薪汲水的僧人,进一步描绘了江潭的清幽和静谧。 颈联“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描绘了云雾笼罩、浪涛拍打的景象,几乎没有人的足迹,但时有沙户在祈求春蚕的丰收,增添了诗的悲凉和现实的色彩。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来到金山却未能留宿的遗憾,以及由于命运穷薄而不敢轻易涉足江潭的感慨。 在诗的末联,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他提到自己虽然遭受困厄和饥饿,但仍保持着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退山林、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金山楼观、焦山修竹、江潭景色以及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隐退生活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山楼观何耽耽,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吴人谓水中可田者为沙。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久客

    读音:jiǔ kè

    繁体字:久客

    意思:
     1.久居于外。
      ▶汉·焦赣《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 弥勒

    读音:mí lè

    繁体字:彌勒

    英语:mile

    意思:(弥勒,弥勒)
    梵语Maitreya音译,意译“慈氏”。着名的未来佛。我国的弥勒塑像胸腹坦露,面带笑容。传说五代时布袋和尚是其化身。

  • 只有

    读音:zhǐ yǒu

    繁体字:衹有

    短语:就 仅 单独 才 止 特 单单 独 不过 光 无非 偏偏 只要 一味 徒 但 独自 只是 单纯 惟独 单 惟 惟有 仅仅 只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