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汀州源使君》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意思:地处偏僻不久常来的客人少,刺桐花发和谁看。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送汀州源使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远离繁华,回归乡野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赵北归朝、王门拜官、为郡暂辞、全家远过九龙滩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为郡暂辞双凤阙,”诗人以赵北归朝为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渴望和对王门拜官的欣然接受。其中,“双凤阙”借指朝廷,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全家远过九龙滩,”诗人描绘了全家远离尘嚣,迁徙至九龙滩的场景。九龙滩是山乡水镇交界之处,环境清幽,生活安逸。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乡水镇生活的向往。 颈联“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进一步描绘了山乡水镇的生活场景。这里的人们以蕉为生,水镇多养鸭,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乡野生活的热爱。 尾联“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描绘了这里地僻人稀的场景,由于环境僻静,寻常很少有客人来访。然而,当刺桐花盛开的时候,诗人却无法与他人共享这美丽的景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无奈和对知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赵北归朝、王门拜官、为郡暂辞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山乡水镇生活的具体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在孤独时对知音的渴望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成赵北归朝计,因拜王门最好官。
为郡暂辞双凤阙,全家远过九龙滩。
山乡只有输蕉户,水镇应多养鸭栏。
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刺桐

    读音:cì tóng

    繁体字:刺桐

    英语:erythrina

    意思: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

  • 来客

    读音:lái kè

    繁体字:來客

    短语:客 宾客 客人 来宾 宾

    英语:(n) guest

    意思:(来客,来客)

     1.来此作客。
      ▶《后汉

  • 寻常

    读音:xún cháng

    繁体字:尋常

    短语:平淡无奇 凡 平平

    英语:ordinary

    意思:(寻常,寻常)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

  • 桐花

    读音:tóng huā

    繁体字:桐花

    意思:
     1.桐树的花。
      ▶唐·白居易《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宋·梅尧臣《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