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别韩虞部》 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

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

意思:当年哪里想到两家子,今天又是同社人。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送别韩虞部》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客舍街南初著巾,与君兄弟即相亲》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离别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兄弟初见时的亲切感,以及如今共同经历社会变迁后的感慨。 首句“客舍街南初著巾,与君兄弟即相亲”,描绘了作者在客舍中初次与友人兄弟相见,感受到兄弟之间的亲近感。这一句通过“客舍”和“街南”这两个地点,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漂泊状态,同时也为后面的离别和重逢情节做了铺垫。 “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兄弟从陌生人到成为同社人的情感变化。作者感叹自己和友人家原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家庭,不曾想到会成为同在一个社团的人。这一句通过对比“当年”和“今日”,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京洛风尘嗟阻阁,江湖杯酒惜逡巡”描绘了作者对京洛风尘的感叹和对与友人在江湖上把酒言欢的珍惜。这一句通过“京洛风尘”和“江湖杯酒”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珍惜之情。 最后两句“归帆岭北茫茫水,把手何时寂寞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和未来的不确定感。作者想象友人的归途中,船在茫茫的水面上行驶,不知道何时能够再次相见。这一句通过“把手”和“寂寞滨”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珍惜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自然,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舍街南初著巾,与君兄弟即相亲。
当年岂意两家子,今日更为同社人。
京洛风尘嗟阻阁,江湖杯酒惜逡巡。
归帆岭北茫茫水,把手何时寂寞滨。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 更为

    解释

    更为 gèngwéi

    [more] 更加

    自从那次大病以后她更为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引用解释

    更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 伯芬 应酬得更为忙碌。”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社人

    读音:shè rén

    繁体字:社人

    意思:村人。
      ▶宋·何薳《春渚纪闻•鱼菜斋僧》:“生与社人祭神庙中,神降于稠人中。”

    解释:1.村人。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