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上旅泊》 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

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

意思:想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

出自作者[唐]崔涂的《江上旅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泊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首联“汀洲一夜泊,久客半连樯。”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汀洲停泊的情景,长期漂泊在外的感受。这里的“久客”和“半连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夜泊”暗示了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环境凄清而寂静。 颔联“尽说逢秋色,多同忆故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逢秋色”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怀念。而“尽说”和“多同”则表达了这种思念之情在船上的人们中普遍存在。 颈联“孤冈生晚烧,独树隐回塘。”描绘了汀洲夜晚的景色,其中“生晚烧”、“隐回塘”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孤独。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孤独的感受。 最后一句“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想要询问归家的路途,但却知道由于渺茫的水面,他无法找到归家的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迷茫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汀洲一夜泊,久客半连樯。
尽说逢秋色,多同忆故乡。
孤冈生晚烧,独树隐回塘。
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
作者介绍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关键词解释

  • 归路

    读音:guī lù

    繁体字:歸路

    英语:return circuit

    详细释义:回去的路。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刘表助张绣屯兵安众,截吾归路。』

    造句:<

  • 渺茫

    读音:miǎo máng

    繁体字:渺茫

    英语:uncertain

    意思:
     1.辽阔貌。
      ▶唐·殷尧藩《送客游吴》诗:“吴国水中央,波涛白渺茫。”
      ▶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

  • 东归

    读音:dōng guī

    繁体字:東歸

    意思:(东归,东归)
    指回故乡。因汉·唐皆都长安,中原、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魏·曹操《苦寒行》:“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唐·郑谷《送京参翁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