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寓居春日书事》 欲向东城踏青去,碧云何处水茫茫。

欲向东城踏青去,碧云何处水茫茫。

意思:想向东城踏青去,碧云哪里水茫茫。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寓居春日书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旅居异乡的诗,通过对禅宫、江山、鸟语、春草、红树、青芜、水乡等自然风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首句“禅宫寂寂白昼长,出门江山悲异乡”直接点明诗人旅居异乡的身份和心情。寂静的禅宫,白昼漫长,出门所见只有异乡的江山,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基调。 “歌檐日暖好鸟语,空庭客稀春草长。”描绘了禅宫中的景象,阳光明媚,檐下鸟儿欢歌,然而客人稀少,庭院中春草繁茂,更显寂寥。 “红树人家隔修竹,青芜村路达横塘。”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水乡景色,红树与人家隔着修竹与青芜,蜿蜒的小路通向横塘。色彩鲜艳,生动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最后,“欲向东城踏青去,碧云何处水茫茫。”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他想要去踏青,但碧云之下,水乡茫茫,无法回到家乡。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整首诗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风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但整体上却给人以美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禅宫寂寂白昼长,出门江山悲异乡。
歌檐日暖好鸟语,空庭客稀春草长。
红树人家隔修竹,青芜村路达横塘。
欲向东城踏青去,碧云何处水茫茫。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踏青

    解释

    踏青 tàqīng

    [go for a walk in the country in spring when the grass has just turned green] 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引用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云何

    读音:yún hé

    繁体字:雲何

    意思:
     1.为何,为什么。
      ▶《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宋·范成大《嘲峡石》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