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淮上》 翠华南渡后,此地独防秋。

翠华南渡后,此地独防秋。

意思:翠华山南渡后,这里只有防秋。

出自作者[宋]刘黻的《淮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翠华南渡后,此地独防秋》是一首描绘边疆防秋场景的诗,通过对明月、西风、鼓鼙、烽火、长河等自然景象和军事设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防秋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首联“明月家家泪,西风处处愁”,诗人以明月和西风为引子,点出了防秋地区的典型气候和环境。明月照人,家家泪痕,西风萧瑟,处处生愁,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颔联“鼓鼙寒出塞,烽火夜分楼”进一步描绘了边疆防秋的紧张和危急。鼓鼙响起,寒风出塞,烽火夜分,警报连连,生动地表现了边疆防秋的严峻形势。 颈联“征虞何时息,长河万古流”是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深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感慨。何时才能停止征战,让战士们得到片刻的安宁?而那永恒的长河,似乎也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军事设施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防秋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边疆防秋的生活和战争的残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翠华南渡后,此地独防秋。
明月家家泪,西风处处愁。
鼓鼙寒出塞,烽火夜分楼。
征虞何时息,长河万古流。

关键词解释

  • 翠华

    读音:cuì huá

    繁体字:翠華

    意思:(翠华,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
      ▶李善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南渡

    读音:nán dù

    繁体字:南渡

    英语:Namtu

    意思:亦作“南度”。
     
     1.渡水而南。
      ▶《楚辞•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注

  • 后此

    读音:hòu cǐ

    繁体字:後此

    造句:

  • 防秋

    读音:fáng qiū

    繁体字:防秋

    意思: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