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刘后村杂兴》 乌台无复诗公案,弄月嘲风亦偶然。

乌台无复诗公案,弄月嘲风亦偶然。

意思:乌台不再诗公案,弄个嘲风也偶然。

出自作者[宋]胡仲弓的《和刘后村杂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宋朝的另一位贤相吕公著的,诗中表达了作者与吕公著一样的忧国忧民、坚守节操的情操。 首联“累疏仇勤奏榻前,忧时急似救头然。”描绘了作者向吕公著极力推荐仇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仇池的热爱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仇池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也是一块富饶的土地,如果被敌人占领,后果将不堪设想。作者在这里用“忧时急似救头然”来形容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颔联“功名常是中年立,忠孝当於晚节全。”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和忠孝的理解和追求。在古代社会中,功名和忠孝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作者认为,只有在中年时期立下功名,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而忠孝则应该在晚节中得到体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忠孝的坚守。 颈联“投祓归来泉石上,班荆坐向竹梅边。”描绘了作者从仇池回到故乡后的生活状态。投祓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作者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班荆坐向竹梅边则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相聚、谈天说地的快乐。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回归故乡后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乌台无复诗公案,弄月嘲风亦偶然。”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在乌台诗案中经历的感慨和对现在生活的态度。乌台诗案是宋朝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件,作者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感慨。而“弄月嘲风亦偶然”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生活的态度,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自己的情趣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与吕公著的交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忠孝、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累疏仇勤奏榻前,忧时急似救头然。
功名常是中年立,忠孝当於晚节全。
投祓归来泉石上,班荆坐向竹梅边。
乌台无复诗公案,弄月嘲风亦偶然。

关键词解释

  • 公案

    读音:gōng àn

    繁体字:公案

    短语:课桌 供桌 会议桌 茶几 香案 餐桌 饭桌

    英语:legal case

    意思:
     1.官府案件文卷。
      ▶

  • 偶然

    读音:ǒu rán

    繁体字:偶然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occasionally

    意思:
     1.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
      ▶

  • 乌台

    读音:wū tái

    繁体字:烏檯

    解释:1.指御史台。

    造句:

  • 无复

    读音:wú fù

    繁体字:無復

    意思:(无复,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
      ▶《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陈奇猷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

  • 诗公

    引用解释

    对诗人的尊称。《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一·诗公》:“上命取閲,随御製一首赐和,中有‘丛香密叶待诗公’之句,举朝传诵,诸鉅公羣然属和,世遂称 西厓 为诗公。”

    读音:shī gō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