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溯江至武昌》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意思:去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溯江至武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无奈和对新年的期待。 首句“家本洞庭上,岁时归思催”,直接点明作者的家在洞庭湖畔,而岁末年初的思乡之情又催促着他归乡。这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渴望尽快回家,但路途的艰辛让他感到无奈。这里通过“客心”和“江路”的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难,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期待。随着寒冻的消解和新年的到来,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也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描绘了武昌(今鄂州)的柳树在阳光下映照着楼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里的“武昌柳”象征着家乡的温暖和希望,“楼台”则象征着家的温馨和美好。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和归乡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艰辛和新年的期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家本洞庭上,岁时归思催。
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
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楼台

    读音:lóu tái

    繁体字:樓檯

    英语:stand (up)

    反义词: 庐舍

    解释: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仿佛

    读音:fǎng fú

    繁体字:仿佛

    短语:近似 类 象是 相近 相仿 切近 近乎 八九不离十 类似 接近

    英语:as though

    意思:
     1.似有若

  • 行看

    读音:xíng kàn

    繁体字:行看

    意思:
     1.且看。
      ▶唐·韩愈《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紫宸,凤池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