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冢何须访姓名。

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冢何须访姓名。

意思:桑麻所以已经知道风俗,坟墓有什么需要询问姓名。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全文赏析

并州自古以来就是靠近胡人的地方,常有十万军队驻扎。这里的少尹经常主持各种宴会,而将军也有着世代相传的名声。在这样一种地方,人们已经习惯了种植桑麻和农耕的生活,不需要去探访那些名人的姓名。听说这里的人们至今仍然喜欢骑马,如果能够在这里安稳地行走,那将会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 这首诗的主题是并州的风土人情,通过描绘并州的历史、人物、风俗和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并州人民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并州的历史和现状,展现了并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了解了并州的风土人情,也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并州人民的深厚情感。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并州人民对骑马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并州人民、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并州人民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并州自古近胡地,牛酒常行十万兵。
少尹曾为五府辟,将军况有旧家声。
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冢何须访姓名。
闻说至今犹好马,试求安稳众中行。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桑麻

    引用解释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知风

    读音:zhī fēng

    繁体字:知風

    意思:(知风,知风)
    闻风,听到消息。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却见房门关好,推动不开,晓得是儿子知风,老大没趣。”
      ▶《水浒后传》第十八回:“安道全知风潜避。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