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螽斯浑未识,鹊巢那得不鸠居。
意思:关雎螽斯浑不知,喜鹊巢哪能不鸠居。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下·明帝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视角,对唐懿宗时期昏庸无道、荒淫奢侈的统治者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首句“咸通昏主如桀纣”直接将唐懿宗比作夏桀、商纣王,这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极度贬低,暗示其昏聩无道,与历史上的暴君无异。
次句“青龙英君翻不如”中的“青龙英君”可能是指太子李怡,他曾试图干预朝政,但最终未能挽救唐懿宗的昏庸。这句诗表达了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暗示了朝政的混乱和无序。
第三句“关雎螽斯浑未识”是对朝政的讽刺,暗指唐懿宗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只顾个人享乐,如同《关雎》、《螽斯》等诗中描述的那样,只关注琐碎之事,忽视国家大事。
最后一句“鹊巢那得不鸠居”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暗指在这样混乱的朝政下,百姓只能像鹊筑巢那样四处奔波,生活困苦。而这样的社会现实,正是唐懿宗昏庸无道所带来的恶果。
整首诗以历史视角,对唐懿宗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诗人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百姓命运的同情。这种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的关注,在古代诗歌中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