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惠山(并叙)》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意思: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游惠山(并叙)》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人生的感慨。诗中以惠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现了自己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自然的向往。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哀叹。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相关句子
日薄云融。
-- 出自《于飞乐·日薄云融》作者:[宋]贺铸
薄云衣、细柳腰。
-- 出自《醉红妆·琼枝玉树不相饶》作者:[宋]张先
翳日薄云来去。
-- 出自《如梦令·几点弄晴微雨》作者:[宋]汪晫
薄云疏雨不成泥。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苏轼
绣衣金缕,雾薄云轻。
-- 出自《河传·锦浦》作者:[唐]韦庄
薄云卷雨凉成阵。
-- 出自《菩萨蛮·薄云卷雨凉成阵》作者:[宋]韩元吉
壁不遮风。
-- 出自《减字木兰花·竹斋陋止》作者:[宋]沈瀛
地迥不遮双眼阔。
-- 出自《福建学署笔捧楼联》作者:[清]纪昀
雪意不遮残腊换。
-- 出自《木兰花/玉楼春》作者:[宋]晁补之
寒谷将春,轻阴不遮。
-- 出自《范元长观梅诗帖赞》作者:[宋]岳珂
纵远隔云山,不遮愁路。
--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杨无咎
云补断山疏复缀。
-- 出自《蝶恋花·晴带溪光春自媚》作者:[宋]程垓
晴山疏雨后,秋树断云中。
-- 出自《恩德寺》作者:[唐]许浑
笼山疏药圃,祖寺摘春茶。
-- 出自《谢筠守赵从周寄贡蘖中洲茶》作者:[宋]王洋
故国残年人去远,乱山疏雨马行迟。
-- 出自《城西别友》作者:[明]康彦登
高抱相逢各绝尘,水经山疏不离身。
-- 出自《和袭美寄怀南阳润卿》作者:[唐]陆龟蒙
雨不来,旱弥烈。
-- 出自《偈颂二十五首》作者:[宋]释道璨
雨不愁,公出游。
-- 出自《荆南语》作者:[未知]未知
不雨不晴秋气味。
-- 出自《蝶恋花·不雨不晴秋气味》作者:[宋]毛滂
甲申与甲子,仍更雨不收。
-- 出自《久雨》作者:[宋]吴芾
连绵雨不晴,谷子多损失。
-- 出自《偈颂十首》作者:[宋]释昙密
冥冥雨不绝,呖呖啼征鸿。
-- 出自《姑熟道中三首》作者:[明]冯惟健
旬雨不愆期,由来自若时。
-- 出自《在洪州答綦毋学士》作者:[唐]张九龄
空翠湿人衣。
-- 出自《望江南 四时四首 鸣鹤馀音卷之二》作者:[元]丘处机
重来草露湿人衣。
-- 出自《阮郎归·儿童嬉戏杏花堤》作者:[宋]晁补之
坐久花寒、香露湿人衣。
-- 出自《江梅引/江城梅花引》作者:[宋]洪皓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出自《山中》作者:[唐]王维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 出自《阙题二首》作者:[唐]王维
诗句原文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
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
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
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
吊古泣旧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