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别大参二首》 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

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

意思:再次来到荆州一生如果,还有苕溪一见到他。

出自作者[宋]李曾伯的《挽别大参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对一位已故朋友的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中描述了作者早年与朋友相识,陪伴他走过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但最终朋友却离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哀伤。 首句“早年公已阿戎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早年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他对朋友的信任和亲近。阿戎是朋友的名字,作者用“阿戎知”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几与征西履屐随”一句,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共同经历的时光,他们一起走过征西的岁月,陪伴着朋友走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 “百六椽间无足纪,二三子侧每相思”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尽管朋友已经离世,但他的记忆和情感仍然深深地留在作者心中。 “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逝去的哀痛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重来荆渚,回忆起与朋友共同经历的时光,但再也看不到他的人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最后两句“哀此哲人今已矣,诗兮岂但哭吾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人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更是为了纪念这位逝去的朋友。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通过回忆与朋友的共同经历和逝去时光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和敬意。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年公已阿戎知,几与征西履屐随。
百六椽间无足纪,二三子侧每相思。
重来荆渚平生若,宁复苕溪一见之。
哀此哲人今已矣,诗兮岂但哭吾私。

关键词解释

  • 苕溪

    读音:tiáo xī

    繁体字:苕溪

    意思: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罗隐《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

  • 平生

    读音:píng shēng

    繁体字:平生

    短语:固 一向 有史以来 向来 素 素来 自来 从 根本 历来 从来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l one\'s life

  • 重来

    读音:chóng lái

    繁体字:重來

    意思:(重来,重来)

     1.再来;复来。
      ▶晋·陶潜《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