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不相似,是非无太明。
意思:好恶不相似,是不是不太清楚。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虚谷志归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月旦须终定,阳秋岂易评》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月旦评定的标准、春秋的典故为引子,探讨了评价标准、好恶相似、是非不明等人生哲理。
首联“月旦须终定,阳秋岂易评”,以月旦评定的标准为引子,表达了评价标准的重要性。月旦,是古代对农历二十三日的称谓,也是对某人的品评标准。这句诗表达了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需要有一个最终的定论,不能轻易下结论。同时,也表达了评价好坏的标准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需要深思熟虑。
颔联“麈毛空自落,牛耳可谁盟”,以春秋的典故为喻,表达了好恶相似的重要性。麈毛自落,源于《左传》中晋侯梦到三只鹿的故事,其中一只鹿的头上没有角,而另一只鹿则被追得无路可逃。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于好恶的相似性,即人们对于好的事物和坏的事物往往会有相似的看法。牛耳可谁盟,则表达了人们对于道德标准的共识的重要性。
颈联“好恶不相似,是非无太明”,进一步阐述了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对于好恶的看法往往不同,对于是非的判断也往往模糊不清。这反映了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指导评价。
尾联“客来倦酬对,坚坐听松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于现实的无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客人的回答已经感到厌倦,只能独自坐着听松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月旦、春秋、好恶、是非等主题,表达了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好恶相似性、道德标准的共识性和人生的思考和无奈。这些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也启示着人们对于评价事物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指导评价,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