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意思:薄衣临积水,和风吹面接受。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春天花开的季节,独自漫步在湖边,感受着自然的美好。 首句“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鬓发已经白得垂到了领前,而花蕊则仍然鲜红如初。这不仅描绘了诗人的衰老之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春天新生的渴望。尽管身体衰弱,诗人仍然渴望寻找春天的踪迹,寻找生活的乐趣。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湖边穿着薄衣,面对积水,感受着和煦的春风。这种细节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悠闲自在,也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他为能够留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而感到欣喜,同时也不需要再为生活的漂泊而烦恼。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豁达,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积水

    读音:jī shuǐ

    繁体字:積水

    英语:seeper

    意思:(积水,积水)

     1.聚水。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 和风

    解释

    和风 héfēng

    (1) [moderate breeze]∶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soft breeze]∶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引用解释

  • 面受

    读音:miàn shòu

    繁体字:麵受

    意思:当面授与。
      ▶《宋史•高宗纪一》:“耿南仲驰至相,见帝致辞,以面受钦宗之旨,尽起河北兵入卫。”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七•英宗复位实录》:“盖十三日上召亨于榻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