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长春祠夜半朱君扣榻呼起视月》 千里林光俱浸水,一杯江气亦浮山。

千里林光俱浸水,一杯江气亦浮山。

意思:千里林光都浸水,一杯江气也浮山。

出自作者[明]徐渭的《宿长春祠夜半朱君扣榻呼起视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春明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长春明月夜阑干,起视当眉尺五间。”描绘了长春明月夜的景象,诗人起身观看明月在当眉之上的情景,表达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感。颔联“千里林光俱浸水,一杯江气亦浮山。”进一步描绘了夜色中的景象,千里之林都沉浸在水中,一杯之江气也浮动在山间,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静谧和神秘。 颈联“似闻隔岫吹长笛,欲唤真官语大还。”诗人似乎听到了隔山吹长笛的声音,又似乎在呼唤仙人谈论大道。这两句诗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为整个诗篇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尾联“忽忆广寒清冷甚,有人孤佩响珊珊。”诗人忽然想起广寒宫十分清冷,或许有人在独自佩戴发出声响。这里诗人以广寒宫为引子,表达了对人世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悟。 整首诗以长春明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也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春明月夜阑干,起视当眉尺五间。
千里林光俱浸水,一杯江气亦浮山。
似闻隔岫吹长笛,欲唤真官语大还。
忽忆广寒清冷甚,有人孤佩响珊珊。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浮山

    读音:fú shān

    繁体字:浮山

    意思:
     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宋史•苏轼传》:“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

  • 浸水

    读音:jìn shuǐ

    繁体字:浸水

    意思:灌溉之水。
      ▶《孔丛子•杂训》:“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

    解释:1.灌溉之水。

  • 一杯

    读音:yī bēi

    繁体字:一杯

    意思:
     1.指一杯的容量。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林光

    读音:lín guāng

    繁体字:林光

    意思:
     1.秦代离宫名。
      ▶《三辅黄图•宫》:“林光宫,胡亥所造,纵广各五里,在云阳县界。”
      ▶《汉书•郊祀志下》:“三月甲子,震电灾林光宫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