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意思:案件也曾为俗吏,鼓励农民原本是种田人。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身经历和价值观的自我表达,通过对自己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谦逊、勤奋、敬业的精神面貌。 首联“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描绘了作者在五月的一天早晨,去拜见皇帝的情景。这不仅是对皇帝的尊敬和敬畏,也暗示了作者对政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一朝无分在清尘”也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失落,暗示了他对更高政治地位的渴望。 颔联“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思念。其中,“含香”和“衣锦”都是古代对官员升迁的比喻,“婺女邻”则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隐之意。 颈联“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描述了作者曾经担任过处理案件和农业指导的职务,表现出作者敬业和勤奋的精神面貌。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政务的熟悉和热爱。 尾联“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是作者对自身价值观的自我表达,他认为自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回报社会公道,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他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谦逊、勤奋、敬业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仕途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元本

    读音:yuán běn

    繁体字:元本

    英语:version in the Yuan Dynasty

    意思:
     1.根本;首要。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下帷覃思,殚毫骋藻,幽赞太

  • 折狱

    读音:shé yù

    繁体字:折獄

    意思:(折狱,折狱)
    判决诉讼案件。
      ▶《易•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孔颖达疏:“断决狱讼。”
      ▶唐·许浑《新兴道中》诗:“芙蓉村步失官金,折狱无功不

  • 也曾

    读音:yě zēng

    繁体字:也曾

    意思:曾经。
      ▶唐·元稹《赠崔元儒》诗:“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
      ▶《西游记》第八八回:“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
      ▶《说岳全传》

  • 耕人

    读音:gēng rén

    繁体字:耕人

    意思:农人。
      ▶《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此指泥塑的农人偶像。
      ▶唐·郑谷《经贾岛墓》诗:“水绕荒坟县路斜,耕人讶我久咨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