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官去未间》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意思:授官去日之间,半个月恣游讨。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除官去未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担任官职期间,充分利用时间,尽情游赏山水,领略自然之美。诗中描绘了早晨寻访霞光中的寺庙,晚上宿于湖上的小岛,欣赏新树少于松的景象,以及平湖半连草的景色。作者在游赏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有时甚至骑马醉酒,醉后自由自在地游荡于天地之间。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他看到江山美景,感到青春易逝,年华老去。在担任官职的过程中,他虽然感到有些厌倦,但同时也感到归乡去亦好,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朝寻霞外寺,暮宿波上岛。
新树少于松,平湖半连草。
跻攀有次第,赏玩无昏早。
有时骑马醉,兀兀冥天造。
穷通与生死,其奈吾怀抱?
江山信为美,齿发行将老。
在郡诚未厌,归乡去亦好。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半月

    (1).半亏之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 临沅县 西,为 明月池 白壁湾 ,湾状半月。” 北周 王褒 《从军行》:“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唐太宗 《秋日即目》诗:“落野分星箭,弦虚半月弓。”
    (2).半个月。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诗:“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半月毕输。”

  • 除官

    读音:chú guān

    繁体字:除官

    意思:
     1.授官。
      ▶唐·黄滔《寓题》诗:“纷纷墨敕除官日,处处红旗打贼时。”
      ▶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内外制,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皆有润笔物。

  • 游讨

    读音:yóu tǎo

    繁体字:游討

    意思:(游讨,游讨)
    指游览探胜。
      ▶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序:“太极殿众君子,分司洛城,自春涉秋,日有游讨。”

    解释:1.指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