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杭饥》 饿殍相枕藉,亿口尽虚颔。

饿殍相枕藉,亿口尽虚颔。

意思:饿死的人随处可见,亿人口都虚额。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闻杭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百姓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的愤慨。 首段描述了家乡的严重饥荒,富者头屡撼,饿殍相枕藉的惨状。诗人通过“百金易斗粟”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贫富差距的巨大,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诗人在听到客人的讲述后,无法掩饰内心的惊骇和同情。他深感自己的俸禄微薄,难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他担心自己离开后,家中会更加困苦。 客人劝诫诗人要谨慎发言,但诗人却认为自己应该为民请命,直言上谏。他希望皇上能够重视农业,抑制聚敛,澄汰兵员,崇尚简朴,以使四海富饶,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试图为改善社会状况尽一份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从吾乡来,告我岁大歉。
百金易斗粟,富者头屡撼。
饿殍相枕藉,亿口尽虚颔。
客言尚未竟,予泪已成点。
避席骇相问,予衷不能掩。
位卑俸给薄,用度抑难减。
是以之官日,尽室来未敢。
予行弟独留,居常动予慊。
岁凶吾产薄,虑其苦粗淡。
所以闻客言,私怀辄兴感。
客遽前止予,君言固足贬。
善自忧家为,微俸诚亦忝。
上有天子明,封章日可剡。
先陈劭耕稼,次述抑聚敛。
澄汰兵籍冗,惇尚土木俭。
坐使四海富,宁患食不糁。

作者介绍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关键词解释

  • 枕藉

    读音:zhěn jiè

    繁体字:枕藉

    英语:lying about; lying close together

    意思:I
    亦作“枕籍”。
      枕头与垫席。引申为沉溺,埋头。
       

  • 饿殍

    读音:è piǎo

    繁体字:餓殍

    意思:(饿殍,饿殍)
    亦作“饿莩”。
     
     1.饿死的人。
      ▶《后汉书•仲长统传》:“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灾,未逮三年,校计骞短,坐视战士之蔬食,立望饿殍之满道。”

  • 相枕

    读音:xiāng zhěn

    繁体字:相枕

    意思:彼此枕藉。极言其多。
      ▶《后汉书•桓帝纪》:“今京师厮舍,死者相枕。”
      ▶《南史•康绚传》:“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