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子羽金陵寄红桥诗(七首)》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

意思: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挠头玉步摇。

出自作者[明]张红桥的《子羽金陵寄红桥诗(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长记看灯三五夜,七香车子度红桥。》是一首描绘春天和女子穿着的美丽诗篇。 首句“春衫初试淡红绡”,诗人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穿着淡红色的衣衫,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这里的“淡红绡”形象地表达了衣衫的颜色和质感,使人联想到轻盈、柔软的衣料,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形象。 “宝凤搔头玉步摇”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女子的装扮,她头戴镶嵌着宝石的凤头簪子,摇晃之间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里的“玉步摇”形象地表达了簪子的材质和华丽,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高贵和美丽。 “长记看灯三五夜”是诗人回忆起曾经在元宵节的夜晚,与女子一起赏灯的美好时光。这里的“看灯”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也是诗人与女子共度的美好时刻。 “七香车子度红桥”则描绘了女子乘坐的车辆经过红桥的情景。这里的“七香车子”指的是华丽的车辆,而“度红桥”则表达了车辆经过红桥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服装和饰品,以及元宵节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美丽女子和美好情景。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衫初试淡红绡,宝凤搔头玉步摇。
长记看灯三五夜,七香车子度红桥。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张红桥,明初才女,约活动于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闽县(今属福建)人,居红桥,因以自号。

聪明能诗,后为福清膳部员外郎林鸿妾。鸿游金陵,张感念成疾卒。

关键词解释

  • 宝凤

    读音:bǎo fèng

    繁体字:寶鳳

    意思:(宝凤,宝凤)
    指凤凰形的装饰品。
      ▶南朝·陈徐陵《<玉臺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靥。亦有岭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宝凤,授历轩辕。”
     

  • 红绡

    读音:hóng xiāo

    繁体字:紅綃

    意思:(红绡,红绡)

     1.红色薄绸。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之三:“枕上夜长祇如岁,

  • 搔头

    读音:sāo tóu

    繁体字:搔頭

    英语:scratch one\'s head

    意思:(搔头,搔头)

     1.以指甲或他物爬搔头部。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

  • 初试

    读音:chū shì

    繁体字:初試

    短语:补考 测试 笔试 口试

    英语:preliminary

    意思:(初试,初试)

     1.初次试用。
      ▶《后

  • 头玉

    读音:tóu yù

    繁体字:頭玉

    意思:(头玉,头玉)
    如美玉一般的头骨。
      ▶唐·李贺《唐儿歌》:“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叶葱奇注:“头玉,指玉一般的头骨。”
      ▶清·唐孙华《英孙》诗:“昨岁

  • 步摇

    读音:bù yáo

    繁体字:步搖

    英语:dangling ornament worn by women

    意思:(步摇,步摇)

     1.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
      ▶《释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