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醒心亭》 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意思:轿子撼动顿之间,考虑各种疲劳勚。

出自作者[宋]陈宾的《醒心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亭子的命名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首先,诗中提到了亭子的名字“醒心亭”,并以此为引子,阐述了人与亭子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万物都有感应,这种感应需要深入理解、比喻才能表达出来。这与亭子的命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亭子的命名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接着,诗中描述了岘山的景象,岘山是莆阳的一处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作者通过描述岘山的丰碑和人们的感怀,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认为,通过推类可以发现更多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用来解释和表达亭子的意义。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从莆阳出发,一路上春光明媚,经过醒心亭时的感受。他感到肩舆摇晃不定,思绪纷乱,但当他到达醒心亭时,他感到身心放松,仿佛被醉意所包围。这一段描述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醒心亭前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物我相忘、情景相会的欣赏。他认为,在醒心亭中,他感到身心放松,仿佛与外界隔绝,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感受让他感到泰然自若,万境皆空。同时,他也强调了后乐与先忧的观念,即要有远大的抱负和责任感,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通过对醒心亭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亭以醒心名,心与亭何与。
物各有感通,此理贵深喻。
岘山峙丰碑,见者皆堕泪。
推类尽其余,庶表名亭义。
我昨发莆阳,春光正明媚。
肩舆撼顿间,思虑杂劳勚。
行行复行行,至此若沾醉。
振衣蹑斯亭,四顾足清致。
芳树布繁阴,晴山荐空翠。
时有幽禽来,且无俗驾至。
物我方两忘,情景亦相会。
天君始泰然,万境绝纤翳。
后乐与先忧,虚灵良不昧。
揭扁端在兹,夫岂无所试。
尚期知我者,他时来作记。

关键词解释

  • 思虑

    读音:sī lǜ

    繁体字:思慮

    短语:沉思 盘算 寻味 思维 构思 虑 琢磨 默想 想 揣摩 思想 酌量 合计 寻思 思

    英语:thoughtfulness

  • 肩舆

    读音:jiān yú

    繁体字:肩輿

    英语:palanquin

    意思:(肩舆,肩舆)
    亦作“肩轝”。亦作“肩舁”。
     
     1.轿子。
      ▶《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

  • 撼顿

    读音:hàn dùn

    繁体字:撼頓

    意思:(撼顿,撼顿)

     1.动摇。
      ▶北周·庾信《枯树赋》:“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2.指动荡困顿。
      ▶唐·韩愈《祭女挐女文

  • 劳勚

    读音:láo yì

    繁体字:勞勩

    意思:(劳勚,劳勚)
    劳苦。
      ▶唐·陈子昂《为张着作谢父官表》:“虽业艺无纪,劳勚不闻,小心恭勤,实免愆过。”
      ▶宋·王安石《乞免使相充观察使第一表》:“自顾衰骸,已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