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钟》 言语所不到,有耳难为听。

言语所不到,有耳难为听。

意思:语言所不到,有了困难是听。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晚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法身胡不在,天载本无声。言语所不到,有耳难为听。》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宇宙和智慧等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法身胡不在”一句,诗人以“法身”为喻,表达了对超越物质、超越时空的真理的追求。这里的“法身”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存在,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无形存在。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超越物质、超越时空的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天载本无声”一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宇宙无声的感悟。这里的天,可能指的是宇宙,诗人通过描述宇宙无声的特点,表达了对宇宙的无声、无形的赞美。同时,这也暗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提醒我们要谦逊、敬畏自然。 “言语所不到”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和理解。这里,言语可能指的是人类的语言和文字,诗人通过描述言语无法触及的地方,表达了对超越言语的智慧的向往和理解。这也提醒我们要超越语言的限制,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智慧和理解。 “有耳难为听”一句,诗人以有耳之人难以听到无形的声响为喻,表达了对听力的局限性的认识。这里,诗人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那些超越言语和听觉的东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宇宙和智慧等深层次的问题。它提醒我们要谦逊、敬畏自然,去追求超越物质、超越时空的真理,去超越语言的限制,去倾听和理解那些超越言语和听觉的东西。这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也是一首富有启示性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法身胡不在,天载本无声。
言语所不到,有耳难为听。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难为

    读音:nán wéi

    繁体字:難為

    短语:窘 作梗 作难 过不去 拿

    英语:be a hard job to

    意思:(难为,难为)
    I
    不易做到;不好办。

  • 言语

    读音:yán yǔ

    繁体字:言語

    短语:讲 说 开口 张嘴 操 出口 道 开腔 叙 提 说道 云 谈 唠 摆 曰 称

    英语:speech

    意思:

  • 不到

    读音:bú dào

    繁体字:不到

    英语:absent oneself from

    意思:
     1.不到达。
      ▶《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儿女英雄传》第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