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束伯仁》 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

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

意思:什么时候能够就隐居志,常把韦编静处开。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寄束伯仁》

全文赏析

这首诗《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庐留滞得徘徊》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生活、事业、未来等的感慨和思考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在庐山,留恋徘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反思。 首联“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庐留滞得徘徊”,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和决定为开端,表达了他离开庐山,乘船南下的决心和坚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庐山的留恋和徘徊,体现了他的情感复杂和矛盾。 颔联“峰头夜宿平看斗,岩下朝阴府听雷”,诗人通过描绘在庐山的夜宿和朝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庐山的深刻感受和体验。他站在山峰上,夜宿平看北斗星斗,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宏大;在岩下朝阴处,他听到雷声,感受到自然的威力和神秘。这些描绘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也展示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美丽。 颈联“西顾波涛浮日月,东归天地入尘埃”,诗人通过描绘未来的展望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他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可能会在波涛中浮沉,日月交替;而东归之后,可能会进入尘世,被尘埃所覆盖。这些描绘体现了诗人的矛盾和复杂情感,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待。 尾联“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信念和期待。他希望何时能够实现隐居的愿望,常常在安静的地方打开书籍。这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事业、未来等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未来的展望和追求,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和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庐留滞得徘徊。
峰头夜宿平看斗,岩下朝阴府听雷。
西顾波涛浮日月,东归天地入尘埃。
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栖志

    读音:qī zhì

    繁体字:棲誌

    意思:(栖志,栖志)
    亦作“栖志”。
     寄托情志。
      ▶《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引宋·庞元英《谈薮》:“齐·太原·孙伯翳家贫,尝映雪读书。放情物外,栖志丘壑。”
      ▶明

  • 何时

    读音:hé shí

    繁体字:何時

    英语:when

    意思:(何时,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楚辞•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唐·韩愈《赠别元十

  • 幽栖

    读音:yōu qī

    繁体字:幽棲

    意思:(幽栖,幽栖)

     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宋·范仲淹《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