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灯花》 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

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

意思:兰蒂和之气散发氤氲,忽然作元珠吐穗新。

出自作者[宋]朱淑真的《灯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兰花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描绘了兰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和欣赏。 首句“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用“兰釭”作为比喻,形容兰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象,如同灯笼散发出氤氲之气,突然间变成了元珠,吐露出新穗。这一比喻生动形象,让人对兰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象有了直观的想象。 “膏脉破芽非藉手,敷芳成艳不关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它不是依靠人工的栽培和照顾而生长,而是自然地破芽、敷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完全不需要春天的到来。这表达了兰花的独立和坚韧,不受外界的影响,只遵循自己的生长规律。 “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裘寒枕冷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生长环境的想象和感慨。诗人似乎在猜测着兰花生长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寒冷和孤独。这两句诗将诗人对兰花和自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最后两句“我欲生怜心焰上,何妨好客致清贫”,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之情,他想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对兰花的怜爱之情,同时也愿意招待那些清贫的朋友来欣赏兰花。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兰花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兰花的生长过程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兰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
膏脉破芽非藉手,敷芳成艳不关春。
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裘寒枕冷人。
我欲生怜心焰上,何妨好客致清贫。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关键词解释

  • 吐穗

    读音:tǔ suì

    繁体字:吐穗

    英语:to have the ears of grain come up

    意思:
     1.谓谷物长出穗儿。
      ▶晋·葛洪《抱朴子•守塉》:“陆无含秀之苗,

  • 氤氲

    读音:yīn yūn

    繁体字:氤氳

    短语:恢恢 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茫茫 无量 浩瀚 苍茫 莽莽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辽阔 广 浩淼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漠漠

  • 兰釭

    读音:lán gāng

    繁体字:蘭釭

    意思:(兰釭,兰釭)
    亦作“兰缸”。
     燃兰膏的灯。亦用以指精緻的灯具。
      ▶南朝·齐·王融《咏幔》:“但愿置尊酒,兰釭当夜明。”
      ▶唐·施肩吾《夜宴词》:“

  • 和气

    解释

    和气 héqi

    [friendly feelings] 和睦的感情

    别伤了和气

    和气 héqi

    [gentle;kind;polite]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 珠吐

    读音:zhū tǔ

    繁体字:珠吐

    意思:谓珍珠发出光芒。
      ▶唐·柳宗元《披沙拣金赋》:“皎如珠吐,疑剖蚌之乍分;粲若星繁,似流云之初卷。”
      ▶唐·白行简《五色露赋》:“青荧玉缀,灿烂珠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