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皎然上人归山》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意思:古寺山中几天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送皎然上人归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适来世上”、“适去人间”、“古寺山中”、“高松月下”、“云阴鸟道”、“雪映龙潭”、“法主欲归”和“门人流泪”。它描绘了一个人在世界上的短暂停留,以及他对人间的淡漠和厌倦。 首联“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淡漠和厌倦,他来世上不是为了追求名利,离开人间也不是为了情感纠葛。这是一种超脱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的淡漠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颔联“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古寺中度过的日子。他偶尔来到山中,在松月下与僧人交谈,这种生活让他感到宁静和满足。 颈联“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云阴笼罩着险峻的鸟道,苔藓刚刚长出。而在龙潭的雪光映照下,水更清澈。这种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敬畏。 尾联“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法师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是需要有告别的言说的,而门人们则流着泪厌倦着世俗的生活。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人世间的短暂停留和对人间的淡漠和厌倦,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让人深思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月下

    读音:yuè xià

    繁体字:月下

    意思:
     1.月光之下。
      ▶南朝·梁武帝《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韦庄《捣练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文同

  • 松月

    读音:sōng yuè

    繁体字:鬆月

    意思:松间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雍陶《宿大彻禅师故院》诗:“竹房谁继生前事,松月空悬过去心。”

  • 僧行

    读音:sēng xíng

    繁体字:僧行

    意思:I
    谓佛门戒行。
       ▶唐·赵璘《因话录》卷四:“﹝刘彦范﹞年八十,犹精强,僧行不亏。”
    II
    称众僧。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