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梅雨五绝》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意思:插秧先插早籼稻,少忍耐几天蒸米成。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梅雨五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农耕生活的,通过描绘雷雨、插秧等场景,表达了农民们辛勤耕耘、期待丰收的艰辛与希望。 首句“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描述了雷雨天气对农耕的影响。在乙酉甲申年,雷雨突如其来,令人惊恐。然而,尽管天气变化无常,农民们仍然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芒种节的晴天。芒种节是农耕的重要节气,预示着农作物即将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期。在晴朗的天气下,农民们可以继续他们的农事活动。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进一步描绘了插秧的过程和农民们的期待。在插秧之前,他们先插下早籼稻秧苗,这是为了抢抓农时,确保粮食的丰收。少忍数旬,意味着农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收获稻米。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需要辛勤耕耘,耐心等待,希望最终能够获得丰收。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勤劳、坚韧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渴望。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需要勇敢面对,同时也需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我们的食物,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籼稻

    读音:xiān dào

    繁体字:秈稻

    英语:indica type rice

    意思:(籼稻,籼稻)
    粳稻之早熟者。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其中,钱山漾的稻谷经过鉴定

  • 插秧

    读音:chā yāng

    繁体字:插秧

    英语:transplant rice seedlings

    意思: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
      ▶唐·高适《广陵别郑处士》诗:“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