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夜》 悬知满地疏阴处,不及遥看突兀奇。

悬知满地疏阴处,不及遥看突兀奇。

意思:在知道满地疏远阴处,不到遥看突兀奇特。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夏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月亮和柏树为题材,通过描绘月亮和柏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首句“待到天公放月时,东家乔柏两虯枝”,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月亮比作虯枝,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诗人又将东家高大的柏树与之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美丽和壮观。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月亮和柏树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悬知满地疏阴处,不及遥看突兀奇”,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魅力的欣赏和赞美。诗人想象着满地的疏阴处,虽然美丽,但远不如遥看月亮的突兀奇特。这句诗通过对比月亮和地面上的疏阴,强调了月亮的独特魅力和神秘之处。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它以月亮和柏树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待到天公放月时,东家乔柏两虯枝。
悬知满地疏阴处,不及遥看突兀奇。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突兀

    读音:tū wù

    繁体字:突兀

    英语:lofty; towering (高耸)

    意思:
     1.亦作“突杌”、“突屼”。高耸貌。
      ▶《文选•木华<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

  • 不及

    读音:bù jí

    繁体字:不及

    短语:不迭 来不及 措手不及

    英语:not as good as

    意思:
     1.赶不上;来不及。
      ▶《易•小过》:“过其祖

  • 悬知

    读音:xuán zhī

    繁体字:懸知

    意思:(悬知,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庾信《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