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洪侍御二首》 膜外浮荣均臭腐,本来面目要常存。

膜外浮荣均臭腐,本来面目要常存。

意思:膜外浮荣均腐臭,本来面目要常存。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送洪侍御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思政治,对政治人物的得失进行批评,对社会的现实进行深刻的洞察和批判。 首联“几回南向望蒲轮,闻引而西忽改辕”,描绘了诗人多次希望被重用,但每次都被改变方向,未能如愿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权力斗争的无奈和失望。 颔联“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门”,借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初政的渴望和对改革的决心。 颈联“鳞无婴者宁非谄,膳有鬈如不必言”,批判了谄媚之徒和虚伪之人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 尾联“膜外浮荣均臭腐,本来面目要常存”,表达了诗人对浮华表面的批判,强调了保持真实面目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对政治的反思和批判深入人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公正和善良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几回南向望蒲轮,闻引而西忽改辕。
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门。
鳞无婴者宁非谄,膳有鬈如不必言。
膜外浮荣均臭腐,本来面目要常存。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浮荣

    读音:fú róng

    繁体字:浮榮

    意思:(浮荣,浮荣)
    虚荣。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殒。”
      ▶唐·顾况《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 本来面目

    读音:běn lái miàn mù

    词语解释

    本来面目[ běn lái miàn mù ]

    ⒈  固有的样子。

  • 面目

    读音:miàn mù

    繁体字:麵目

    短语:面子 脸 颜面 体面 颜 脸面

    英语:look

    意思:
     1.面孔;面貌。
      ▶《诗•小雅•何人斯》:“有腼

  • 膜外

    读音:mó wài

    繁体字:膜外

    意思:犹身外。
      ▶宋·刘克庄《沁园春•九和林卿韵》词:“贪膜外荣,遗身后臭,晔也平生漫传香。”
      ▶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至于宦辙升沉,一官如屣,久已膜

  • 常存

    读音:cháng cún

    繁体字:常存

    意思:永久存在,长期存在。
      ▶汉·班固《白虎通•社稷》:“礼不常存。”
      ▶《宋书•范晔传》:“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
      ▶《隋书•经籍志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