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海关》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意思: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山海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雄关(即雁门关)的壮丽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 首联“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描绘了雁门关的险要地势和壮丽景色。雄关阻塞,如同巨灵神堵塞了道路,形容其控制力之强,胜过牢狱控制百物。山峦重重,如翠黛般横亘,而海浪则在三面涌动,如银涛般壮阔。这些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雄浑壮丽的景象之中。 颔联“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进一步描绘了雁门关的秋日景象,哀笳的声音随着月亮传出,显得格外凄切;早来的大雁迎着秋天的影子高高飞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这里似乎暗示了某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得这个雄伟的景象也带有几分哀愁。 颈联“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提到了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这片险要之地,暗示了这里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意跟随皇帝巡幸,保卫国家的决心。这种忠诚和爱国之情,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雄关雁门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雄关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迎秋

    读音:yíng qiū

    繁体字:迎秋

    意思: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

  • 传声

    读音:chuán shēng

    繁体字:傳聲

    意思:(传声,传声)

     1.传播声音。
      ▶北魏·温子昇《捣衣》诗:“香杵纹砧多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
      ▶南朝·梁·萧绎《咏歌》:“传声入钟磬,余转

  • 哀笳

    读音:āi jiā

    繁体字:哀笳

    意思:悲凉的胡笳声。
      ▶北周·庾信《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
      ▶明·顾有孝《感兴》诗:“哀笳不与魂俱断,清漏偏将恨此长。”

  • 带月

    读音:dài yuè

    繁体字:帶月

    意思:(带月,带月)
    谓披戴月色。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唐·刘长卿《送张十八归桐庐》诗:“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