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送牡丹韵》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意思:聘娶袅袅洛阳花,合在瑶池母亲家。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和送牡丹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洛阳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首句“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描绘了洛阳花的娇美和生命力。这里的“娉娉嫋嫋”形容花朵的轻盈和娇嫩,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洛阳花在这里象征着生命力和美丽,如同瑶池中的仙花一样,有着不凡的气质和魅力。而“合在瑶池阿母家”则表达了这种花的珍贵和高贵,只有天上的瑶池才能孕育出这样的花朵。 第二句“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则表达了对老人的关爱之情。这里的“乞与老人”表示愿意将这种美丽的花朵赠送给老人,而“浑不爱”则表达了老人的喜爱之情。诗人希望这些美丽的花朵能够给老人带来快乐和安慰,让他们在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而“白髯相对毵乌纱”则描绘了老人在一起欣赏花朵的场景,他们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在一起欣赏美丽的花朵,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洛阳花的赞美和对老人的关爱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生活充满爱和温暖。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
作者介绍 纪昀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娉娉

    读音:pīng pīng

    繁体字:娉娉

    意思:轻盈美好貌。
      ▶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之六:“娉娉弱絮堕,圉圉文鲂驰。”

    解释:1.轻盈美好貌。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瑶池

    读音:yáo chí

    繁体字:瑤池

    英语:Jasper Lake

    意思:(瑶池,瑶池)

     1.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史记•大宛列传论》:“崑崙其高二千五

  • 嫋嫋

    读音:拼音:niǎo niǎo

    嫋嫋的解释

    亦作“嬝嬝”。1.轻盈纤美貌。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6*女。” 南朝 梁武帝 <

  • 母家

    读音:mǔ jiā

    繁体字:母家

    意思:
     1.母亲的娘家。
      ▶唐·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公讳儋,少依母家陇西·李氏,举止异凡儿。其舅吏部侍郎季卿谓其必能再立郑氏。”
      ▶《诗•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