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踯躅诸儒后,槁暴穷山为。
踯躅诸儒后,槁暴穷山为。
意思:
踯躅儒士后,晒干荒山为。
出自作者[宋]陈造的《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全文赏析
这首诗《长松倚绝壑,高萝缠绵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长松、高萝、苍山、白云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林画卷。 首联“长松倚绝壑,高萝缠绵之”中,诗人以长松为背景,描绘了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倚立在险峻的山壑之间,高高的萝蔓缠绕着它,表现出松树的坚韧和高耸入云的姿态。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颔联“苍山屹半空,白云相因依”则以苍山和白云为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壮美景象。苍山屹立在半空中,白云与之相互依偎,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感受和思考。“挥策马不前,自问此何时”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迷茫和困惑,也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圣贤运化枢,奇髦各骛驰”则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认为圣贤和奇才各自奔腾向前,而自己却落在了后面。这种思考不仅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失落,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两句“盘木贵有因,平心勿嗟咨。”则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认为应该像盘根错节的树木一样,有自己的根基和因缘,不要轻易放弃和抱怨。这种思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人生思考的佳作。它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踯躅周名都。
-- 出自《君子有所思行》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踯躅望乡歌。
-- 出自《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踯躅再三叹。
-- 出自《拟西北有高楼诗》作者:[魏晋]陆机
踯躅遵山陵。
-- 出自《驾言出北阙行》作者:[魏晋]陆机
踯躅欲安之。
-- 出自《招隐诗》作者:[魏晋]陆机
诸儒之说,于孟何伤。
-- 出自《一经堂》作者:[宋]郑裕
得时而驾,领袖诸儒。
-- 出自《文宣王及其弟子赞》作者:[宋]宋高宗
悲哉汉诸儒,白首闇文义。
-- 出自《读书》作者:[宋]薛仲庚
盛际群多士,诸儒逊一贤。
-- 出自《翰林学士何公挽词》作者:[宋]范成大
故友欣联璧,诸儒慕垫巾。
-- 出自《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作者:[宋]曾巩
挂冠推二老,缝掖盛诸儒。
-- 出自《寄呈寿冈先生二首》作者:[宋]赵蕃
道德诸儒表,文章大雅人。
-- 出自《挽潘昌朝》作者:[宋]王珪
记问诸儒竦,声华六合传。
-- 出自《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作者:[宋]葛立方
只愁霜后槁,宁虑雨前荒。
-- 出自《病中即事十五首》作者:[宋]赵蕃
山为灰,石为炭。
-- 出自《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作者:[宋]苏辙
因山为高,爰陟其首。
-- 出自《政和亲郊三首》作者:[宋]仁宗
出山变苍狗,入山为白衣。
-- 出自《白云海辞》作者:[明]顾德辉
出山变苍狗,入山为白衣。
-- 出自《白云海(范阳卢熊公武篆颜)》作者:[元]顾瑛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 出自《石鱼湖上醉歌并序》作者:[唐]元结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 出自《石鱼湖上醉歌》作者:[唐]元结
诗句原文
长松倚绝壑,高萝缠绵之。
苍山屹半空,白云相因依。
挥策马不前,自问此何时。
圣贤运化枢,奇髦各骛驰。
踯躅诸儒后,槁暴穷山为。
盘木贵有因,平心勿嗟咨。
关键词解释
踯躅
解释
◎
踯躅
zhízhú
(1) [pace up and down;loiter around]∶徘徊不前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mdas
踯躅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