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晚三首》 角冠藜杖何为者,独向溪边忘姓名。

角冠藜杖何为者,独向溪边忘姓名。

意思:角冠藜杖什么的,只有向小溪边忘姓名。

出自作者[宋]张舜民的《秋晚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久雨秋深对晚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雨后晚晴时的景色,以及水边小景,最后以一只老蝉作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首联“久雨秋深对晚晴,近山昏黑远山明”,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雨后晚晴的景象。在连绵不断的雨后,秋天更深了,天空中出现了晚晴,近处的山黑了下来,远处的山却依然清晰可见。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对雨后空气清新的喜悦。 颔联“滩头艇子排行系,水底鱼儿作队行”,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景象。雨水使河流变得湍急,船只只能在水边排队停泊,鱼儿则成群结队地在水中游动。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水的活力和生命的活力。 颈联“衰柳带风犹喜舞,残蝉送日尚能鸣”,诗人从空中俯视着地面上的景象。风吹过,已经衰败的柳树似乎也欢舞起来,而即将落山的蝉还在不遗余力地鸣叫着。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尾联“角冠藜杖何为者,独向溪边忘姓名”,诗人以一个孤独的人形象收束全诗,他头戴角冠,手拄藜杖,独自在溪边欣赏美景,却忘记了自己的姓名。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寻求超脱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对雨后晚晴、水边小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的孤独和寻求超脱的心境也得到了体现。诗中的“衰柳”、“残蝉”等意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雨秋深对晚晴,近山昏黑远山明。
滩头艇子排行系,水底鱼儿作队行。
衰柳带风犹喜舞,残蝉送日尚能鸣。
角冠藜杖何为者,独向溪边忘姓名。

关键词解释

  • 溪边

    读音:xī biān

    繁体字:溪邊

    解释: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造句:

  • 何为

    读音:hé wéi

    繁体字:何為

    意思:(何为,何为)
    I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 角冠

    读音:jiǎo guān

    繁体字:角冠

    英语:horns of a groove

    意思:
     1.道冠。
      ▶唐·王建《赠王屋道士赴诏》诗:“玉皇符到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
     

  • 藜杖

    读音:lí zhàng

    繁体字:藜杖

    英语:a pigweed staff

    意思: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