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送双鸭》 充庖岂为食三鼎,改馆何须馈七牢。

充庖岂为食三鼎,改馆何须馈七牢。

意思:充庖难道是吃三只鼎,改馆为什么要送七牢。

出自作者[宋]洪皓的《和送双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鹰的诗,作者通过描绘鹰在春天洲渚上的生活和习性,表达了对这种勇猛、独立、不屈的动物形象的赞赏和钦佩。 首句“鹜落春洲整翮毛,呼鹰搏击自忘劳。”描绘了鹰在春天的小洲上飞翔,羽毛整洁光滑,展现出鹰的矫健和活力。作者用“呼鹰”和“搏击”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鹰的勇猛和无畏,表达了对鹰的敬仰之情。 “充庖岂为食三鼎,改馆何须馈七牢。”这两句表达了鹰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肉质有多么美味,而在于它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气质。作者用“三鼎”和“七牢”来比喻鹰肉的珍贵,但同时也暗示了鹰的价值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它的内在品质。 “漫咏续弦求凤髓,休夸辟谷献龙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鹰的另一种赞美,即它那种不依赖外界食物,而能够独立生存的能力。作者用“续弦”和“辟谷”两个典故来比喻鹰的这种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鹰独立精神的赞赏。 最后,“今朝禊饮尝嘉味,贪食宁知不是饕。”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在春天禊饮之时,品尝到了鹰肉的美味。作者通过描述自己贪吃鹰肉,来表达对鹰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鹰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勇猛、独立、不屈精神的赞赏和钦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鹜落春洲整翮毛,呼鹰搏击自忘劳。
充庖岂为食三鼎,改馆何须馈七牢。
漫咏续弦求凤髓,休夸辟谷献龙膏。
今朝禊饮尝嘉味,贪食宁知不是饕。

关键词解释

  • 三鼎

    读音:sān dǐng

    繁体字:三鼎

    意思: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充庖

    读音:chōng páo

    繁体字:充庖

    意思:供作食用。语出《礼记•王制》:“三为充君之庖。”
      ▶唐·刘禹锡《代京兆韦尹进野猪状》:“既堪充庖,辄敢上献。”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曹植《七启》言食味芳

  • 食三

    读音:shí sān

    繁体字:食三

    意思: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
      ▶宋·王十朋《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齿分韵》:“却因送别还惊我,我境如蚕已食三。”

    解释:1.

  • 七牢

    读音:qī láo

    繁体字:七牢

    意思:牛、羊、豕三牲各七。古代天子馈赐诸侯的礼品。
      ▶《周礼•秋官•大行人》:“诸侯之礼……介七人,礼七牢。”
      ▶郑玄注:“三牲备为一牢。”
      ▶《礼记•礼器》:“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