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 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

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

意思:田野边起鸊鹃,田中通舴艋。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

全文赏析

这首诗《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和富饶。 首句“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描绘了乡村的美丽环境和富饶景象。诗人形容乡村的田地肥沃,犹如一块“膏腴之地”,二十顷的田地被风吹过,稻花飘香,香气直通龟山顶。这些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动物和自然景象。青苗细腻的卧在田里,白羽的鸟在田野上悠然自得,田埂边有鸊鹈出现,田中则有小舟穿梭。这些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生机和宁静。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描述了乡村的人家和生活场景。乡村里有几户人家依傍着深潭和山洞,孤立的防卫设施则位于林岭之间。这里的生活充满了宁静和和谐,人们会在钓鱼之后煮菱角,或者在停止纺织的时候烘焙茶叶,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最后,“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两句则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感慨和对遗民的同情。诗人以洞庭湖畔的奇异之事来描绘乡村的幽美景象,并感慨这里的生活能让人们过上饱暖安定的生活,也是遗民的一种幸运。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和富饶,同时也表达了对遗民的同情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乡村环境的描绘和对人们生活的观察,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深深敬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
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
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
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
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
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
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田中

    读音:tián zhōng

    繁体字:田中

    意思:
     1.田地之中;田野之中。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罥以捕獐。”

  • 舴艋

    读音:zé měng

    繁体字:舴艋

    英语:boat

    意思:小船。
      ▶《广雅•释水》:“舴艋,舟也。”
      ▶王念孙疏证:“《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

  • 中通

    读音:zhōng tōng

    繁体字:中通

    意思:中等,普通。
      ▶鲁迅《彷徨•肥皂》:“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