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在武昌作》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意思:重以故乡念,凄凉的江汉情。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在武昌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句“洞庭叶未下”,洞庭湖是诗人所在之地,此时湖边的树叶还未落下,这描绘出了一幅初秋的景象。接着,“潇湘秋欲生”,诗人又将笔触转向了潇湘地区,描绘那里的秋天即将开始。这两句诗将两个地区的秋天景象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高斋中独自卧病,夜雨淅沥,周围一片寂静,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气氛。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起了故乡的桑梓,不禁感到凄凉,这种情感又因为江汉地区的秋夜而更加深刻。 最后,“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他不知道大雁为什么要乐此不疲地长途跋涉,其实是在借大雁的形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洞庭湖畔和潇湘地区的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江汉

    读音:jiāng hàn

    繁体字:江漢

    英语:Jiang-Han Area

    意思:(江汉,江汉)

     1.长江和汉水。
      ▶《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诗

  • 桑梓

    解释

    桑梓 sāngzǐ

    [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