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塞下曲四首》
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
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
意思:
领兵不知道了,牛羊又吞沙漠。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古塞下曲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古塞腥膻地,胡兵聚如蝇”,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这里曾经是和平的古塞,但现在却被敌兵占据,如同苍蝇般聚集。这种对比强烈,让人痛心。 颔联“寒雕中髇石,落在黄河冰”,用典故形容战场的惨烈。寒冷的天气中,雕鸟的箭矢落在黄河冰上,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颈联“苍茫逻逤城,枿枿贼气兴”,描绘了边塞城市的荒凉和敌人的气势。在苍茫的背景下,敌人仍然兴风作浪,表现出敌人的顽强和猖獗。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祈祷战争胜利和描述战争惨烈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铸金祷秋穹,还拟相凭陵。”诗人祈求神灵保佑,打败敌人,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的热切期盼。而“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黄云忽变黑,战鬼作阵哭。”则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让人痛心疾首。 最后,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帝乡青楼倚霄汉,歌吹掀天对花月。岂知塞上望乡人,日日双眸滴清血。”这里用帝乡的繁华与塞上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笔触雄健,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反思战争,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心。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边塞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前年领兵下南粤,眼底群雄尽流血。
-- 出自《俞将军引》作者:[明]郭真顺
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
-- 出自《平元曲寄二弟植与格》作者:[宋]陈碧娘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 出自《永嘉行》作者:[唐]张籍
领兵赴难共成名,良为吾来事可成。
-- 出自《景丹》作者:[宋]徐钧
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 出自《行香子·玉殿琼楼》作者:[元]明本
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飞鸟不知穴,山鹿不知流。
-- 出自《次韵子瞻题薛周逸老亭》作者:[宋]苏辙
不会无不会,不知无不知。
-- 出自《偈十首》作者:[宋]释正觉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 出自《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作者:[宋]晁公溯
六七岁童子,一人随数牛。
-- 出自《下程》作者:[宋]赵汝鐩
空郊南数牛羊下,落日回瞻观阙明。
-- 出自《登上水关》作者:[宋]苏辙
雕弓白羽猎初回,薄夜牛羊复下来。
-- 出自《杂曲歌辞·水鼓子》作者:[汉]汉乐府
诗句原文
古塞腥膻地,胡兵聚如蝇。
寒雕中髇石,落在黄河冰。
苍茫逻逤城,枿枿贼气兴。
铸金祷秋穹,还拟相凭陵。
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
黄云忽变黑,战鬼作阵哭。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
谁为天子前,唱此边城曲。
日向平沙出,还向平沙没。
飞蓬落军营,惊雕去天末。
帝乡青楼倚霄汉,歌吹掀天对花月。
岂知塞上望乡人,日日双眸滴清血。
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
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
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战血染黄沙,风吹映天赤。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不知
读音:
拼音:
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不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