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去思堂》 丞相临人以惠和,三年乡校起弦歌。

丞相临人以惠和,三年乡校起弦歌。

意思:丞相临人以恩惠和,三年乡校起歌唱。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去思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位古代丞相的赞美诗,他以仁爱和和谐的理念治理人民,使得乡校中重新响起弦歌,三年后,乡校得以复兴。这首诗通过描述这位丞相的治理方式,表达了对和谐、仁爱和公正的赞美,以及对这种治理方式的向往。 首句“丞相临人以惠和”,直接点明了这位丞相的治理风格——以仁爱和和谐为准则。他用温和而慈悲的方式处理事情,使得人民生活得更加安定。 “三年乡校起弦歌”描绘了这位丞相治理下的乡村景象,三年后,乡校中重新响起弦歌,意味着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人民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和谐。 “至今旌旆曾游处,犹道当时乐事多”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位丞相的怀念和敬仰。即使他已经离开了这些地方,人民仍然记得他带来的欢乐和和谐,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丞相的描述,表达了对和谐、仁爱和公正的赞美,以及对这种治理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丞相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丞相临人以惠和,三年乡校起弦歌。
至今旌旆曾游处,犹道当时乐事多。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惠和

    读音:huì hé

    繁体字:惠和

    意思:仁爱和顺。
      ▶《左传•昭公四年》:“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政非惠和,不图于心;制非旧典,不访于朝。

  • 弦歌

    读音:xián gē

    繁体字:弦歌

    英语:s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意思:(参见絃歌)

     1.依琴瑟而咏歌。

  • 丞相

    读音:chéng xiàng

    繁体字:丞相

    英语:ancient term for secretary of state

    意思:
     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战国·秦悼武王二

  • 临人

    读音:lín rén

    繁体字:臨人

    意思:(临人,临人)
    谓选拔人才。
      ▶《后汉书•崔寔传》:“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李贤注:“《韩子》曰,叶公问政于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