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意思:正是月明夜,陶工见远公。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张祜。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自己生活状态的诗,通过对自己使用筇竹杖行走山林,不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的生活方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穿着鹤裘,拿着筇竹杖,轻松愉快地穿过山林。筇竹杖是筇竹编成的竹杖,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山林隐逸和清高的精神。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山林中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幽。这里用陶弘景的故事,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弘景是山中隐士,常被人们与山林生活联系在一起。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官场的厌恶。诗人觉得他讨厌山里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与世俗官场中的繁文缛节相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官场的厌恶。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使用筇竹杖行走山林,不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