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意思:正是月明夜,陶工见远公。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张祜。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自己生活状态的诗,通过对自己使用筇竹杖行走山林,不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的生活方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穿着鹤裘,拿着筇竹杖,轻松愉快地穿过山林。筇竹杖是筇竹编成的竹杖,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山林隐逸和清高的精神。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山林中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幽。这里用陶弘景的故事,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弘景是山中隐士,常被人们与山林生活联系在一起。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官场的厌恶。诗人觉得他讨厌山里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与世俗官场中的繁文缛节相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官场的厌恶。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使用筇竹杖行走山林,不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 正是

    读音:zhèng shì

    繁体字:正是

    短语:幸 难为 亏得 幸好 亏 幸亏 幸而

    英语:just about

    意思:
     1.就是。
      ▶南朝·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